April 20, 2009

電影/影評小試之三--版本比較

美國好萊塢翻拍了不少外國片
製作過程中總免不了一些大修小修
這篇想寫一些我看過兩種版本的片
因為較為重要,所以也附上電影年代供參考

星星評等參考標準:
★★★★★=每次播都會想看
★★★★☆=不在意多看幾次
★★★☆☆=需要一點動機才會想重看
★★☆☆☆=不想重看
★☆☆☆☆=後悔看完這部片

(法匈)Cyrano de Bergerac (Cyrano of Bergerac) 1990 ★★★★★
(美)Roxanne 1987 ★★★★☆
Cyrano_de_Bergerac Roxanne

第一組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組我一直以為是翻拍的片子
一查之下才知道其實美版的年代比法版還早
兩者都是改編自法國劇作家Edmond Rostand的劇本
"Roxanne"是Steve Martin 的作品
算是他的電影裡我比較能接受的
(叫我看粉紅豹可能要先把我綁在椅子上
眼皮用牙籤撐開)
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佳作
雖然時代背景是當代
但是人物角色的性格都算忠於原作
當然他是把大鼻子情聖的競爭對手描繪得可厭得多
不知道是不是美國人一定要善惡分明才恨得下去
而結尾當然也是改成皆大歡喜
雖然全片的劇情層次變淺不少
但是喜劇對白的部分還算有趣
所以不至於讓人看不下去
Wiki上還提到主角的名字雖然被改成英文
但是主角的名字縮寫(C.D.B)被保留了
算是很貼心的設計了
"Cyrano~"的時代背景設在十七世紀
劇中的主角是取材自一個真人大鼻子劇作家
(在西南法某處還有這傢伙的雕像)
電影裡的場景,雲霧不知為什麼讓我印象深刻
這個版本裡的情敵其實人很好
故事的結尾也觸動了我
所以我個人給出五顆星

(德)Der Himmel über Berlin
(The sky over Berlin/Wings of desire)* 1987 ★★★☆☆
(美)City of Angels 1998 ★★★★☆
derHimmelueberBerlin city of angels
這組電影我是先看了"City~"
基本上我不討厭尼可拉斯凱吉
但是這個角色讓他演實在是......不適合
據說他為了製造他是天使的一種暗示
決定了在劇中變人之前不眨眼睛
我聽了這段訪問之後倒還沒有回去重看這部片
抓抓看有沒有bug
所以這部片本來是三顆星
因為這個動機變成四顆
看完電影之後我就去買了原聲帶
U2 的"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百聽不厭之外
其他曲目也很好
整部片的節奏太慢
有點"賣明星魅力"的感覺
梅格萊恩在片中的造型我的確蠻喜歡的
所以她在"Feelin' Love"音樂下洗澡那一段我也還記得
(基本上穿泡泡好像不算造型)
"Der Himmel~"是Wim Wenders 的大作
比起我認為他較為平易近人的作品"Million Dollar Hotel"
("M~"的原聲帶也剛好有U2的歌
"The Ground Beneath Her Feet","Stateless","The First Time"
三首都非常好聽而且與電影氣氛結合得很好)
"Der Himmel~"的氣氛很好
但是對我來說太沉悶
所以雖然是好電影
但是我並不會很想要主動重看
在"City~"裡女主角是身為醫生所以接觸到死亡
這的確也算是合理地製造男女主角相遇的機會
或許也順便讓整個設定變得upper class 一點?
我個人仍然不喜歡這個設定
因為與原作相比
"Der Himmel~"裡的女主角是馬戲團裡的空中飛人
而男女主角間的連結雖然不是這部片子裡唯一的劇情線
卻比美版裡的浪漫愛情導向更動人多了
這組片子算是讓我重視"找出原版"的想法的濫觴
好萊塢的翻拍實在是令人難以信賴

(西智)Abre los ojos (Open your eyes) 1997 ★★★★☆
(美)Vanilla sky 2001 ★☆☆☆☆
abre los ojos vanilla sky
那時候會先看了"Abre~"真是意外中的意外
但總之它發生了
當時就對戲裡的潘尼洛普克魯茲印象深刻
她的角色性格很鮮明
我尤其喜歡她在做街頭表演的片段
整部電影不論是劇情或演員都非常好
是值得一看的片
後來聽見湯姆克魯斯喜歡上這個劇本,想要翻拍
我心裡就只有一個想法:糟了
後來"Vanilla~"熱鬧上映的時候
大打小湯參加製片的招牌
我努力地告訴身邊的人不需要去看這部片
自己也真的就沒去看
直到電影台播了
才看了一下
不記得有沒有從頭看到尾
但是對於其中卡麥蓉狄亞茲與湯姆克魯斯開車在搶方向盤那一段
我記得我崩潰了
完全討厭這部片
最神奇的是潘尼洛普克魯茲明明在"Abre~"這麼出色
在"Vanilla~"裡卻像個花瓶
這是版本比較裡,我所看過最慘的狀況
翻拍沒有改善的地方,卻破壞了很多重點
(不過基本上我對湯姆克魯斯近年的演出都很感冒
可能這樣的偏見會讓我更嚴厲)

(德義)Bella Martha (Beautiful Martha/Mostly Martha)* 2001 ★★★★☆
(美)No Reservations 2007 ★★☆☆☆
bella Martha no reservations
這一組也算是有點紀念意義
因為其實我先聽過的是"No~"這部片的宣傳
凱薩琳利塔瓊斯與Aaron Eckhart我都不討厭
而預告片也看起來設定挺有趣的
讓我有了想看的念頭
但是無意間發現有"Bella~"這部原版
就特意等"Bella~"弄到手,再兩部一起看
根據經驗 (美國版會比較難看)
我先看了"No~",給它一點順序上的優勢
(通常容易先入為主
至少我聽各種音樂版本的時候常喜歡最早聽到的版本最多)
但是看完整個只有what the f***的感覺
許多地方都亂七八糟
馬上接著看"Bella~"就覺得好多了
設定裡吃與不吃的差別
有點像是,在這部片裡,一個人打開心胸之前,是不會吃東西的
這點詮釋在"Bella~"裡比在"No~"裡好多了
那個不羈的義大利廚師角色
就代表了那種不掛懷,享受人生的角色
嚴肅的女廚師雖然對烹飪著迷
但是自己卻許久沒有享受過食物帶來的快樂
也所以小女孩不被她的食物吸引
男廚師則是讓他們兩個都開始吃東西
"No~"裡出現不少凱薩琳利塔瓊斯自己煮完一個人吃得津津有味的畫面
(好吧,我誇大其詞,她是很寂寞地吃掉)
(不過還是)莫名其妙
讓人看了覺得原作精神被犧牲不少
我的假設是,美國的厭食症人口太多了
所以對於在電影裡倡導絕食很敏感了
除此之外
"Bella~"裡的小女孩年紀比"No~"裡的小女孩大了一截
大概是這樣"No~"裡就不用處理teenager的古怪性格
順便更方便童星賣可愛
"Bella~"裡的小女孩聯絡了親生父親
"No~"裡卻直接設定父不詳
這裡我的假設又出現了
因為政治正確的問題
讓這對阿姨與外甥女的情感超越生父與小女孩的感情
美國人就是不舒服
但是這個設定讓那個男廚師的義大利血統
看來更相關,更必要多了
當然"Bella~"片裡的小朋友非法打工
(其實也沒有領薪水
美國的從影人員真是敏感得像馬桶)
也完全省略
應該是擔心錯誤示範吧
因為這組距離當時觀影不久
又剛好是接連著看
所以比較得算是很詳盡吧
只覺得
美國真的不是我想像中那麼開放的社會
至少與歐洲比較起來
尺度真是相當不同

*註:所列的兩個外語片的英文片名,前者是原文直譯,後者是美國出品時用的名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