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0, 2009

電影/影評小試之四--演員與電影(系列完)

這篇是想寫四個我頗喜愛的男演員
Elijah Wood,Adam Sandler,Jim Carrey,Will Smith
要寫他們的時候一回顧
才發現我的確是特意看了不少他們的電影
所以以下主要以他們所演出的搞笑劇與非搞笑劇
分別採一個我喜歡的樣本來討論
就如之前所說的
我的確不算是個電影迷
直到近幾個月才開始看電影
所以也錯過了不少
或許是他們更經典的表演
(像是Jim Carrey 的"Man on the moon")
但是反正我想
這些文章與其是要寫出一套完整的收藏或評比
更類似於讓自己喜歡的東西在網路上曝光
或許多年以後會有類似想法的人看到也說不定

星星評等參考標準:
★★★★★=每次播都會想看
★★★★☆=不在意多看幾次
★★★☆☆=需要一點動機才會想重看
★★☆☆☆=不想重看
★☆☆☆☆=後悔看完這部片

Flipper ★★★☆☆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
North LOTR

圖片:插畫家咎井淳
Elijah Wood 是我第一個喜歡上的電影明星
1992 年的"Forever Young"-- 夠早的了
電影裡他唱給小女孩聽的"You are my sunshine"實在過於可愛
之後我看了很多他身為童星時演的片子
當時在台灣,麥考立克金的知名度大得多
卻從來沒聽過伊萊亞伍得這鬼名字
可能是Elijah Wood 在與麥考立克金合演的"危險小天使"裡表現夠好
所以後來開始接到一線演員的角色
他童星時代的片,其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應該是"Flipper"
但是這裡貼"North"的海報只是因為"Flipper"的海報我不喜歡
(啊 好任性的理由)
不論是"North"或"Flipper"
都算是老少咸宜的家庭片
算是那個年代來講,很受歡迎的吧
但是並不是會永垂不朽的類型
在"Flipper"裡的Elijah Wood的臉非常好看
是一種小男孩到大男孩的交界
童星的演技我實在沒有研究
但是長得可愛也就夠了
之後他就開始進入青少年期
可以看得出改變戲路必須改變的軌跡
他演的"彗星撞地球",衝著他的名字
即使惡評如潮,我還是進戲院支持了
看完果然覺得很難看......
不只是電影本身我不喜歡
他在劇裡的角色演出也非常僵硬
我以為這個童星演員就差不多這樣了
沒想到當我再次因為他的名字而進戲院
就是魔戒首部曲
不用多說,這部片後來大紅特紅
看起來魔戒三部曲將會是科幻電影的不朽經典
Elijah Wood 銳利的眼神讓人印象深刻
他演出的Frodo 也打開了成年Elijah Wood 的知名度
我所看過的片子裡
之後他在"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客串一個小角
也在"Sin City (2005)"裡出現了一下
算是度過了童星轉型的考驗
戲路慢慢地拓展
他也偏好接演並非典型好萊塢的片子
雖然長相與身高可能還是會限制他演出的角色
希望他未來他可以摸索出自己的演員風格
繼續參加演出很多很好看的片

50 first dates ★★★★★
Punch-drunk love ★★★☆☆
50 first dates punch-drunk love
忘記哪部是我最早看到的Adam Sandler電影
但是真正笑到想知道這個人的名字應該是在"Wedding singer"
那首"Somebody Kill Me",不論是歌詞或是表演
都讓我笑翻了
同樣是朱兒巴莉摩與Adam Sandler的組合
"50~"是我看過最甜蜜的愛情喜劇
劇情脫離現實的程度不多不少
夠夢幻而能夠讓故事發生在夏威夷
並且穿插了很多誇張詼諧的人物與片段卻不突兀
夠真實而你仍然能夠對裡面的愛情產生共鳴
我尤其喜歡整個劇情內容
像是女主角總是會失去記憶,所以每天男主角都要讓她重新愛上他
像是與其欺騙女主角世界還在他所記得的那一天
不如每天早晨都告訴她真相
讓她的人生就算有了記憶斷層,還是能夠有所進展
而總有一天,男主角會因為女主角仍然無法記得他是誰而氣餒
劇情的結尾卻不是奇蹟般的恢復
而是只要有足夠的sign, 人們就可以有繼續下去的動力
真的是恰到好處的喜劇
裡面的配樂"Over the Rainbow"使用的版本
是由一個嗓音令人難忘的的夏威夷音樂家Israel Kamakawiwo'ole唱的
如此棒的聲音配上ukulele 的演奏
我可以反覆聽再多次都不會厭倦
另一首我非常喜歡的配樂是Beach Grandpas 的"Wouldn't it be nice"
這兩首配樂選擇,在電影裡絕對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
正當我以為Adam Sandler 沒演過非搞笑片的時候
我遇見了"Punch~"這部片
這部片仍然是喜劇,但不是戲謔類型的喜劇
而是"如果你承認Woody Allen 拍的片是喜劇,這部片就是喜劇"這樣的感覺
Adam Sandler 平常講話獨有的一種喃喃自語的感覺
在這部片裡的角色身上得以發揮甚至強化
我對片中偶爾穿插的色彩藝術畫面沒有什麼感覺
可能是我不夠藝術吧
荒謬的劇情,簡潔的畫面, 特殊的光影處理與取景
讓這部片有一種很獨特的味道
結尾卻意外地,很甜
當看到Adam Sandler 那張臉,會覺得adorable 的時候
應該是表示角色的塑造成功了吧
雖然這部不算是搞笑片
但是因為仍然帶有荒謬的元素
尤其是他所飾演的角色的行為
所以其實仍然不是很能看到他其他面的演技
目前有部Adam Sandler 與Paul Rudd 合演的片正在後製
我已經等不及要看了

Yes man ★★★★★
Eternal sunshine of a spotless mind ★★★★★
yes man eternal sunshine of a spotless mind
Jim Carrey 早期的搞笑片
"Ace Ventura" 系列,"The Mask","Dumb and Dumber"雖然好笑
但是是一種不用用腦子的好笑,愚蠢的好笑
他身為一個演員值得讚賞的地方應該是猶如黏土捏的臉吧
不需要外力就可以扭曲臉部肌肉到這種程度
不知道是他的天賦還是苦練的成果?
直到"Liar Liar"稍微有劇情一
扮演的角色也稍微有正經的表情出現了
當我正喜歡身為一個諧星的他到頂點的時候
他演出了"Truman Show"
當時已經開始有他想要跳脫諧星定位的傳言
這部片身為一個叩門磚來說,應該是份量已足
那天我一個人去看這部電影
記得看完之後走出來失魂落魄,受到很大的震撼
接下來的幾部喜劇演出
"Me, Myself & Irene","Bruce Almighty"與"Fun with Dick and Jane"
我卻都沒有深刻印象
"Me~"真的是看完毫無印象
"Bruce~"略為復古的造型(還是他們只是想表示小鎮的感覺?)
還有結合特效的部分還差強人意
"Fun~"的劇本有很多笑點很諷刺,某些場景也頗溫馨
但是這三部片裡,他的演出給我的娛樂強度
低於早期作品裡那種誇張的表演
對照他的私人生活
不知道是不是憂鬱症對他造成的影響
直到"Yes man" 我才又覺得他的演出好笑
大概回到"Liar Liar" 的程度
配上"Yes man" 裡的女主角設定剛好投我所好
女主角的樂團所唱的歌讓我反覆聽了好久
劇情我也喜歡
("L~"與"Y~"兩片的劇情,真實與幻想的比例也很接近)
所以"Yes man" 我連著看了兩次
深深感覺到一種"Jim Carrey 回來了"的快樂
"Eternal~"則是個奇妙的驚喜
也忘了為什麼會看這部片了
不然以這部片中文譯名如此不吸引人的程度
很可能我會錯過吧
(雙重驚喜,Elijah Wood 有客串露臉)
這部片給我的印象很強烈
卻又很破碎
就像片中男女主角的記憶吧
劇情算是科幻,錄影帶店把它列在comedy 裡
但是骨子裡這是一個感覺很真實卻又帶著感傷的愛情故事
我不覺得這是一部執行接近完美的片
比如某些他們企圖藏匿記憶的片段
我覺得可以改善
整體來說,仍然是一部可以多看幾次而不會膩的片
最低限度
就算你嫌凱特溫斯蕾的造型太搞怪
Kirsten Dunst 小但重要的角色也值得一看吧
這部片比"Truman~"更雋永

Wild wild West ★★★★☆
I am legend ★★★★☆
wild wild West I am legend
去電影院看"Wild wild West"
理由是完全無關電影本身的
但是就像"Men in Black"一樣
這些Will Smith 參與演出的90 年代喜劇電影
一定會像80 年代的回到未來一樣
在電影台上反覆播放幾十年
比起Adam Sandler 或Jim Carrey 這樣的演員
Will Smith 好用的地方在於,他可以一邊搞笑一邊耍帥
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Will Smith
那麼很難不喜歡"I am legend"
這部片那時候的宣傳
讓很多人誤以為是一部驚險的動作片
如果抱著這樣的心情看
絕對會很失望
其實這部片的八成時間
都是Will Smith 的個人秀
演出一個極度孤獨的人
電影的場景非常美
雖然許多安排不合邏輯
但是還是不影響視覺效果
所以雖然許多一起去看的朋友紛紛抱怨這部電影很悶
我看得很高興
就像我說的,如果你喜歡看Will Smith 表演
絕對不該錯過這部片
我個人對它的評價比"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還高
雖然說劇情類型差別頗大...... 這樣比不太公平
光以Will Smith 的戲份跟露出肌肉的頻率來看
還是"I~"大勝 (糟糕,被發現我注意哪裡)
提到"I~"這部片就不得不提它的另一個結尾
我在電影院所看到的是最後主角自爆的版本
非常具有傳奇性的結尾
非常地好萊塢英雄化
但是後來得知了另一個版本的結局
去找來看了
才知道另一個版本更加忠於原著
也讓許多其他劇情看起來更合理
更讓"I am legend"這個片名深度增加不少
雖然可以理解,效果來說為什麼會選擇自爆做結尾
但是又再次地讓我感受到
美國這看似開放的社會
還真是對於許多事情非常地敏感啊
當然包括了質疑現存人類種族的優越性與正義
離題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Will Smith 繼續演出許許多多好看的片啊
不論是英雄("Hancock"我大概會給三顆星)
或是凡人的角色(全民公敵的問題在於這個律師未免太精實了吧)
都希望他更上層樓


read more...

電影/影評小試之三--版本比較

美國好萊塢翻拍了不少外國片
製作過程中總免不了一些大修小修
這篇想寫一些我看過兩種版本的片
因為較為重要,所以也附上電影年代供參考

星星評等參考標準:
★★★★★=每次播都會想看
★★★★☆=不在意多看幾次
★★★☆☆=需要一點動機才會想重看
★★☆☆☆=不想重看
★☆☆☆☆=後悔看完這部片

(法匈)Cyrano de Bergerac (Cyrano of Bergerac) 1990 ★★★★★
(美)Roxanne 1987 ★★★★☆
Cyrano_de_Bergerac Roxanne

第一組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組我一直以為是翻拍的片子
一查之下才知道其實美版的年代比法版還早
兩者都是改編自法國劇作家Edmond Rostand的劇本
"Roxanne"是Steve Martin 的作品
算是他的電影裡我比較能接受的
(叫我看粉紅豹可能要先把我綁在椅子上
眼皮用牙籤撐開)
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佳作
雖然時代背景是當代
但是人物角色的性格都算忠於原作
當然他是把大鼻子情聖的競爭對手描繪得可厭得多
不知道是不是美國人一定要善惡分明才恨得下去
而結尾當然也是改成皆大歡喜
雖然全片的劇情層次變淺不少
但是喜劇對白的部分還算有趣
所以不至於讓人看不下去
Wiki上還提到主角的名字雖然被改成英文
但是主角的名字縮寫(C.D.B)被保留了
算是很貼心的設計了
"Cyrano~"的時代背景設在十七世紀
劇中的主角是取材自一個真人大鼻子劇作家
(在西南法某處還有這傢伙的雕像)
電影裡的場景,雲霧不知為什麼讓我印象深刻
這個版本裡的情敵其實人很好
故事的結尾也觸動了我
所以我個人給出五顆星

(德)Der Himmel über Berlin
(The sky over Berlin/Wings of desire)* 1987 ★★★☆☆
(美)City of Angels 1998 ★★★★☆
derHimmelueberBerlin city of angels
這組電影我是先看了"City~"
基本上我不討厭尼可拉斯凱吉
但是這個角色讓他演實在是......不適合
據說他為了製造他是天使的一種暗示
決定了在劇中變人之前不眨眼睛
我聽了這段訪問之後倒還沒有回去重看這部片
抓抓看有沒有bug
所以這部片本來是三顆星
因為這個動機變成四顆
看完電影之後我就去買了原聲帶
U2 的"If God will send his angels"百聽不厭之外
其他曲目也很好
整部片的節奏太慢
有點"賣明星魅力"的感覺
梅格萊恩在片中的造型我的確蠻喜歡的
所以她在"Feelin' Love"音樂下洗澡那一段我也還記得
(基本上穿泡泡好像不算造型)
"Der Himmel~"是Wim Wenders 的大作
比起我認為他較為平易近人的作品"Million Dollar Hotel"
("M~"的原聲帶也剛好有U2的歌
"The Ground Beneath Her Feet","Stateless","The First Time"
三首都非常好聽而且與電影氣氛結合得很好)
"Der Himmel~"的氣氛很好
但是對我來說太沉悶
所以雖然是好電影
但是我並不會很想要主動重看
在"City~"裡女主角是身為醫生所以接觸到死亡
這的確也算是合理地製造男女主角相遇的機會
或許也順便讓整個設定變得upper class 一點?
我個人仍然不喜歡這個設定
因為與原作相比
"Der Himmel~"裡的女主角是馬戲團裡的空中飛人
而男女主角間的連結雖然不是這部片子裡唯一的劇情線
卻比美版裡的浪漫愛情導向更動人多了
這組片子算是讓我重視"找出原版"的想法的濫觴
好萊塢的翻拍實在是令人難以信賴

(西智)Abre los ojos (Open your eyes) 1997 ★★★★☆
(美)Vanilla sky 2001 ★☆☆☆☆
abre los ojos vanilla sky
那時候會先看了"Abre~"真是意外中的意外
但總之它發生了
當時就對戲裡的潘尼洛普克魯茲印象深刻
她的角色性格很鮮明
我尤其喜歡她在做街頭表演的片段
整部電影不論是劇情或演員都非常好
是值得一看的片
後來聽見湯姆克魯斯喜歡上這個劇本,想要翻拍
我心裡就只有一個想法:糟了
後來"Vanilla~"熱鬧上映的時候
大打小湯參加製片的招牌
我努力地告訴身邊的人不需要去看這部片
自己也真的就沒去看
直到電影台播了
才看了一下
不記得有沒有從頭看到尾
但是對於其中卡麥蓉狄亞茲與湯姆克魯斯開車在搶方向盤那一段
我記得我崩潰了
完全討厭這部片
最神奇的是潘尼洛普克魯茲明明在"Abre~"這麼出色
在"Vanilla~"裡卻像個花瓶
這是版本比較裡,我所看過最慘的狀況
翻拍沒有改善的地方,卻破壞了很多重點
(不過基本上我對湯姆克魯斯近年的演出都很感冒
可能這樣的偏見會讓我更嚴厲)

(德義)Bella Martha (Beautiful Martha/Mostly Martha)* 2001 ★★★★☆
(美)No Reservations 2007 ★★☆☆☆
bella Martha no reservations
這一組也算是有點紀念意義
因為其實我先聽過的是"No~"這部片的宣傳
凱薩琳利塔瓊斯與Aaron Eckhart我都不討厭
而預告片也看起來設定挺有趣的
讓我有了想看的念頭
但是無意間發現有"Bella~"這部原版
就特意等"Bella~"弄到手,再兩部一起看
根據經驗 (美國版會比較難看)
我先看了"No~",給它一點順序上的優勢
(通常容易先入為主
至少我聽各種音樂版本的時候常喜歡最早聽到的版本最多)
但是看完整個只有what the f***的感覺
許多地方都亂七八糟
馬上接著看"Bella~"就覺得好多了
設定裡吃與不吃的差別
有點像是,在這部片裡,一個人打開心胸之前,是不會吃東西的
這點詮釋在"Bella~"裡比在"No~"裡好多了
那個不羈的義大利廚師角色
就代表了那種不掛懷,享受人生的角色
嚴肅的女廚師雖然對烹飪著迷
但是自己卻許久沒有享受過食物帶來的快樂
也所以小女孩不被她的食物吸引
男廚師則是讓他們兩個都開始吃東西
"No~"裡出現不少凱薩琳利塔瓊斯自己煮完一個人吃得津津有味的畫面
(好吧,我誇大其詞,她是很寂寞地吃掉)
(不過還是)莫名其妙
讓人看了覺得原作精神被犧牲不少
我的假設是,美國的厭食症人口太多了
所以對於在電影裡倡導絕食很敏感了
除此之外
"Bella~"裡的小女孩年紀比"No~"裡的小女孩大了一截
大概是這樣"No~"裡就不用處理teenager的古怪性格
順便更方便童星賣可愛
"Bella~"裡的小女孩聯絡了親生父親
"No~"裡卻直接設定父不詳
這裡我的假設又出現了
因為政治正確的問題
讓這對阿姨與外甥女的情感超越生父與小女孩的感情
美國人就是不舒服
但是這個設定讓那個男廚師的義大利血統
看來更相關,更必要多了
當然"Bella~"片裡的小朋友非法打工
(其實也沒有領薪水
美國的從影人員真是敏感得像馬桶)
也完全省略
應該是擔心錯誤示範吧
因為這組距離當時觀影不久
又剛好是接連著看
所以比較得算是很詳盡吧
只覺得
美國真的不是我想像中那麼開放的社會
至少與歐洲比較起來
尺度真是相當不同

*註:所列的兩個外語片的英文片名,前者是原文直譯,後者是美國出品時用的名稱


read more...

April 19, 2009

電影/影評小試之二--共通類別

星星評等參考標準:
★★★★★=每次播都會想看
★★★★☆=不在意多看幾次
★★★☆☆=需要一點動機才會想重看
★★☆☆☆=不想重看
★☆☆☆☆=後悔看完這部片

這篇要寫的是特殊主題類別的片

I now pronounce you Chuck and Larry ★★★★☆
Wedding wars ★★★★☆
Chuck_and_Larry Wedding_wars
這兩部片都是有關同性戀議題的喜劇
Adam Sandler 演出的不少喜劇還算是對我的味
(所以以後會提及他的其他電影)
"Now~"這部片以包裝過的角度探討同性戀
就算是患有恐同症的人也有接受的可能
雖然出現很多對於同性戀的刻板印象
但是整體來講我認為並不帶有任何敵意
守在娛樂但不刺傷的份際裡
所有男主角都是消防隊員的設定
是針對美國人對於消防隊員都很陽剛這樣的大眾觀感來的
"Wedding~"這部片則是比較挑戰一點
--我是說對於患有恐同症的人來說
但是其實他仍然是一部輕鬆快樂的片子
其中表現出同性戀的情侶之間
愛情無異於異性戀的情侶之間的愛
讓我忍不住產生"我也想要這樣的男朋友"的心情
這是我覺得可愛的地方
關於同性戀婚姻合法的問題
這部片重重提起,輕輕放下
當然還是為了維持喜劇的基調
但是裡面使用的標語都非常幽默
像是"1,2,3,4,Don't you close that closet dooor.
5,6,7,8,Open up the marriage gate."
"It's okay to be gay"
幕後投入的製作群似乎也有不少本身身為同性戀

Dhoom2 ★★★★☆
Slumdog Millionaire ★★★★☆
Dhoom2 slumdog_millionaire
這兩部印度電影都讓我印象深刻
"Dhoom2"是我這輩子看的第一部印度片
也是第一部寶萊塢(Bollywood)電影
非常非常不同的觀影感受!
其中對白摻雜了許多英文字
電影裡男男女女都身材傲人
令人忍不住讚嘆人口多的國家果然母群體大
可以抽出這麼漂亮的人來
Hrithik Roshan 的跳舞片段尤其令我回味無窮
為什麼有人類可以比例這麼好這麼漂亮
跳舞又這麼的優美呢?
Hrithink當然比起好萊塢
他們的預算還是拮据了點
比如臨時演員數量有限
所以槍戰場景裡會有壞人在A處死過一次
又到B處被炸掉一次
又如爆炸場景當然不如好萊塢大手筆
但是印度電影獨有的鮮豔色彩
跟偶爾無厘頭出現的歌舞片段
讓整部片非常具有娛樂效果,非常熱鬧
"Slumdog~"在印度境內引起愛國人士的不少抗議
認為電影中過度醜化了印度
但是根據我認識了這麼多印度朋友
片中所指的許多部份都並不虛假
當然戲劇效果還是略有誇大
但是階級之差,黑道,演藝人員的形象
乃至於宗教衝突與貧民窟
絕對都有現實上的對應

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 ★★★★★
A knight's tale ★★★★☆
Casanova ★★★★☆
10 things Knight’s taleCasanova
這三部片的共通點之一是希斯萊傑(Heath Ledger)
另一個共通點是他們都算是復古片
"10 Things~"雖然場景設在現代
但是劇本卻是改編自莎士比亞的馴悍記
男女主角的演出我都很喜歡
其中希斯萊傑唱"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的那一段
我看再多次都不膩
我很喜歡偶爾看看無腦的美國青春校園劇
這部片滿足了我很多方面的喜好
所以百看不厭
"A knight~"是某天在電影台上不小心看到的
這種雖然復古但是採用許多新潮元素的服裝造型
讓我想起多年前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一片
但是"A knight~"的走向又更不真實,更為戲謔不少
像是群眾竟然還會集體群唱"We will rock you"
但是整體感很一致
製造出自己的一種真實空間
算是成功說服了我這個觀眾
娛樂性不錯
"Casanova"在文化背景與服裝等等方面的考究
自然是另一個層次了
本來一開始平淡無奇的劇情
隨著進展,節奏掌握得不錯
各條線索的呼應都安排得當
場景的規模也都有說服力且恰當
再度說明了希斯萊傑對於這類劇本的選擇是對的
因為他的詮釋總是很好


read more...

電影/影評小試之一--個人新寵

其實我不算是個電影迷
但是這兩三年來看的片子激增
一開始是認識了非常喜歡看電影的SSS三人組
近來幾個月則是因為開始更能欣賞其中獨具的戲劇效果
所以產生了興趣
一切都要歸功於"Thank you for smoking"這部小成本製作片
DVD裡的bonus feature中,導演的旁白註解非常有趣
雖然之前看"Kiss Kiss Bang Bang"或"Tropic Thunder"也聽過演員註解
但是"Thank~" 的確是讓我真正燃起興趣的契機

我一向覺得寫影評是很困難的事
把它當作自娛的心得來寫的話
完整討論一部好電影的內涵是很困難的
因為這個經驗本身已經太豐富了
對我來說,這點與書評相當不同
把它當作希望有觀眾閱讀的東西來說
又要設定該透露多少劇情
透露過少,綁手綁腳無法達意
透露過多,剝奪了讀者讀後想自己體會的空間
最怕的便是變成像某位我個人很不欣賞的書前引薦寫手
老是耍花槍
過幾年長大了回頭看就覺得很受不了
(年紀小的時候還被那樣的寫法迷了一陣
也不能說全無收穫
畢竟因此看了幾本頗不錯的小說)

既然要開始寫
我先整理了一份想提起的片的清單
結果竟然還挺不少
為了避免畫大餅,眼高手低之類的
我決定就全在一系列裡完成
未來再看狀況決定怎麼紀錄比較好

星星評等參考標準:
★★★★★=每次播都會想看
★★★★☆=不在意多看幾次
★★★☆☆=需要一點動機才會想重看
★★☆☆☆=不想重看
★☆☆☆☆=後悔看完這部片
最末兩種評等當然會很少出現
因為既然覺得看完片子都是浪費時間了
應該就不想浪費更多時間敘述它了

這篇主要是寫我近來最喜歡的片子
以下
------------------------------------------------
Thank you for smoking ★★★★☆
當然,如上文提到的
這是一部小成本製作片
半復古的背景設定 (90年代)
背景與服裝頗考究
當然不是那種真正的復古片的華麗 (中世紀或50年代)
但是有不少隱藏的樂趣
像是導演提到的香煙花樣的百葉窗跟各式各樣的特製領帶花色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詞是:"Is moral flexible?"
這也可說是全片的重心
非常感謝他們選擇使用了這個結尾
整體節奏明快
諷刺的劇情非常幽默
絕對是小品中的佳作

Kiss Kiss Bang Bang ★★★★★
Tropic thunder ★★★★☆
Kiss_Kiss_Bang_Bang tropic_thunder
這兩部片都有Robert Downey Jr
我從鋼鐵人之後開始注意他的片
他是個性格鮮明的演員,而且選擇的劇本很有意思
非常感謝他從毒品中振作起來
讓電影界多了一個有實力的帥演員
不知道他未來還會不會有音樂事業?
而且在我的歸類裡
兩部都屬於聰明有趣而且跨類別的comedy
前者兼有drama/action, 後者兼有action
兩者都觸及電影事業本身
在這個主題的發揮
後者自然是比前者多得多
"Kiss~"是一部快節奏的片
演員的演出都相當流暢
海報上的"Sex. Murder. Mystery."非常切題
這樣類型的喜劇不是把觀眾當成笨蛋的
這點我很喜歡
"Tropic~"的電影還沒真正開始
我就已經笑翻了
真的是不得不佩服Robert Downey Jr 的演技
(片子正式開始之前就先被他的演技迷倒的片段
附贈蜘蛛人,最棒的是,不影響正片觀賞)
除此之外片中還有很多諷刺好萊塢電影事業的情節
這兩部片裡令人拍案的不只是動作
也是劇情

Babel ★★★★☆
Crash ★★★★★
Rosewood ★★★★☆
Babel Crash Rosewood
這三部片之所以我認為可以一起談
是因為它們在某種層面上都處理種族問題
以結構來講
又該先說"Rosewood"
因為它與其他兩者差異較大
首先"Rosewood"的背景是復古的
劇情敘述在美國的種族隔離政策剛結束時
民間的一些餘波
其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也因此這部片的劇情複雜度較低
整體仍然有一種期待英雄救贖的氣氛
在同類題材來說
這部片的調性算是不那麼沉重的
我很喜歡他裡面人物的設定
簡單而有代表性
"Babel"雖然海報上有大大的布萊得比特與凱特布蘭琪的臉
但是其實劇中主線非常多條
可以看得出來野心頗大
處理方式也比較"藝術走向"
在我個人的看法是屬於匠氣過重的類型
但是因為剪接得不錯
劇情線的交錯與平衡也尚可
所以仍然值得推薦
"Crash"也採用了多主線的劇本
但是劇情較為具體
所以感覺上反映了更多真實的狀況
我相信每個在美國生活的外來者或有色人種
都可以找到一些足以產生共鳴的片段
當然故事安排裡還是有很多的巧合
但是我覺得我喜歡這部片多於喜歡"Babel"
就差在處理手法比較沒有那麼--
"hey,看我多藝術"這樣的感覺
這兩部片的缺點是看完容易心情沉重......
不算是娛樂


read more...

April 06, 2009

My first Russian dinner


那天先是R&O 夫妻倆要播放Солярис 這部片
紀念導演Тарковский 的冥誕
因為來者寥寥
所以R&O 乾脆約我們看完電影後到他們家吃晚餐
於是有了這個機會
參加了這頓值得一記的俄國晚餐

首先我從來沒有勇氣試著用微波爐煮馬鈴薯
但是很顯然這是可以成功的......
據說要10 分鐘左右
下次可能可以試試看
(對,我到現在都還是覺得微波爐的門不密閉
洩漏出來的微波會把站在前面看的我的內臟煮熟
然後我就突然倒下
死因是內臟熟透
類似這樣
所以才會說"可能"可以......)

晚餐包括了微波round red potato
rye bread, salted salmon, 聖女番茄
以及O 自製的醃高麗菜
還有飯後甜點

微波的馬鈴薯出乎意料地質地很好
不乾不爛
rye bread 有著一種難忘的香氣
比一般的wheat bread 粗糙不少
但是聞起來幾乎帶一種甜味
就像是以前喝過的黑麥汁的嗅覺版
E 說很難喝 XD
但是我個人是很愛
我告訴R 跟他的朋友
鹽漬鮭魚的味道跟煙燻鮭魚冷盤挺像
R 的朋友反應頗大
堅稱還是鹽漬的好吃
他並且推薦rye bread 一定要配番茄才好吃
我是覺得番茄怎麼樣都好吃啊
可惜我沒有試吃O 的醃番茄
不過打好關係
以後還有的是機會
鹽醃高麗菜加上現切的甜洋蔥
跟馬鈴薯或rye bread 都很好配

這次的整體印象
加上上次跟SS 一起去俄羅斯餐廳的印象
覺得俄式的飲食組合雖然是我在台灣的時候不常吃到的
但是味道整體而言卻比美式食物好接受得多
果然靠近亞洲
從茶啦到更廣的飲食文化
都多少有互相影響的關係吧

飯後我們以紅茶配著O 一向美味的手工蛋糕
作為甜點
每次他用sour cream 作的夾層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會覺得有種果香
最接近的話我會說是鳳梨口味吧
間有許多的核果
一般來講我不是很喜歡有核果類的蛋糕
但是O 作的蛋糕老是例外
可能是因為口感紮實的蛋糕陪襯吧
比起以前我比較習慣的戚風口感
這種torte 類的口感,似乎跟核果比較搭
加上這次蛋糕體的蜂蜜味道濃到難以言喻
還有少量的巧克力碎片
下次我應該跟R 問問食譜跟這款蛋糕的正式名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