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3, 2020

民主黨內戰的開始-- 大西洋月刊

大西洋月刊進行一系列討論,探討民主黨選後面臨的巨大挑戰,甚至形容為民主黨的內戰開始。

https://www.theatlantic.com/newsletters/archive/2020/11/2020-election-democrats

1. 包括AOC 與Conor Lamb 在內的民主黨議員,分別提出對於黨內路線的檢討。自從Biden 被提名後,黨內左派希望未來的內閣與高級官員多加進用女性與有色人種、排除業界人士,然而溫和派(moderate)則認為業界人士中不乏許多熟悉聯邦政務的優秀人選,而且任命較易取得共和黨把持得的參議院支持。激進派認為Trump 任內極大化行政裁量,繞過了許多兩黨協商,而Biden 也可以如此盡快逆轉這些任命的影響。溫和派則認為,正因為Trump 破壞了兩黨協商的體制,選民選擇了Biden 是希望他能與共和黨合作,而非繞過共和黨。雖然拿下總統大選,但是卻丟失了8 席議員,溫和派認為極左派需擔負責任。在維吉尼亞州慘勝的Abigail Spanberger 直言,對營競選廣告中將他與"Defund the Police"的標語連結,使他丟了許多票,並且他認為民主黨應該停止標榜社會主義。其他溫和派也贊成此說,認為包括AOC 在內的極端分子,憑藉在媒體上的巨大聲量,極化了民主黨的品牌。下一個關鍵將是2021年1月的喬治亞州兩席的二輪選舉,民主黨唯有做好路線調整,才有機會藉此拿下參議院多數。

2. Biden 可能拿下了創紀錄的普選票數量,但是在幾個搖擺州都是險勝。民主黨在過去8 次總統大選投票拿下了7 次普選票數的優勢,然而議員選舉的慘烈成績顯然仍是執政隱憂。2016 年Hillary Clinton 在美國前100大城市中的87個取得優勢,本次Biden 可能拿下90 個。初選時普遍認為Biden 將改善民主黨在藍領地區或如鐵鏽帶的支持度,結果來看,主要的勝選動力仍來自都會區票的拉升。許多分析專家認為,Biden 競選時並非將Trump 與共和黨綁在一起攻擊,而是採取Trump 甚至不值得共和黨支持的基調,或許因此使得許多選民分裂投票,即便支持拜登,但是仍不會投給民主黨的議員。民主黨未來必須在藍領背景的老白男候選人之外,極力尋求這些關鍵州的勝選公式。

3. 州級選舉的劣勢,使得民主黨在地方勢力與各州選制的聲量微弱。舉例而言,自從2010 年的共和黨紅潮拿下賓州的州長與議會多數後,共和黨主導的選區畫分乃至於今年大選的計票起始時間等,莫不有利於共和黨。一般認為,比起總統大選,地方選舉更仰賴實際的人際互動,也因此受疫情影響更深。德州的大敗將促使地方政治人物再從頭檢討,而在包括密西根在內的幾個州的微小勝利,將使得民主黨重新有機會影響選制。

4. Biden 勝選的一大關鍵是取得遠較2016 年Hillary Clinton 為多的黑人選票。他做出了許多承諾,甚至為了自己支持過的1994 犯罪法案對於黑人帶來的傷害而道歉。民主黨近年來投入心力在協助黑人社群的選民註冊並投票,雖然地方政治人物認為,黑人選民仍常有被政客利用的感覺,但是7 月份在搖擺州針對大學中的黑人選民的民調顯示,其中已有六成的受訪者覺得政治人物會關注他們的議題。黑人選民已經協助Biden 進入白宮,之後他如何實現政治承諾則有待觀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