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4, 2013

萬歲!白俄羅斯 Żywie Biełaruś

先來聽這部電影裡的一首歌,
不存在的國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QRr9PcpYs4

萬歲!白俄羅斯/ Viva Bel@rus/ Żywie Biełaruś ★★★☆☆


星星評等參考標準:
★★★★★=每次播都會想看
★★★★☆=不在意多看幾次
★★★☆☆=需要一點動機才會想重看
★★☆☆☆=不想重看
★☆☆☆☆=後悔看完這部片
最末兩種評等當然會很少出現
因為既然覺得看完片子都是浪費時間了
應該就不想浪費更多時間敘述它了

偶然的機會看到這部電影。我想介紹文最好的開頭方式,就是讀這首歌的歌詞。

For the General, this country is at war.
對軍事將領而言,這個國家是個戰場。
For the Liberal, this country is a plague.
對自由派而言,這個國家是瘟疫。
For the Rebel, this country is a prison.
對反叛者來說,這個國家是個監牢。
But for the majority, this country does not exist at all.
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國家根本不存在。

For the Panslavist, this country is Russia.
對泛斯拉夫主義者來說,這個國家是俄國。
For the Satanist, this country is a coffin.
對撒旦信仰者來說,這個國家是個棺材。
For the Guitarist, this country is a string.
對於吉他手來說,這個國家是一根弦。
But for the majority, this country does not exist at all.
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國家根本不存在。

Give your life to the country,
為國家獻出你的生命,
Which is dying in a cold sleep.
她快在一場冰冷的沉睡中死去。
Give your life to your land,
為你的土地獻出你的生命,
Which is covered with a grey snow.
她已被一場灰色的雪覆蓋。

For an illegal immigrant, this country is winter.
對非法移民來說,這個國家是嚴寒的冬天。
For Admiral, this country is karma.
對海軍上將來說,這個國家是業報。
(註:白俄羅斯為內陸國家,無海軍。)
For Bouncers, this country is a tavern.
對酒吧守門人來說,這個國家是個酒館。
But for the majority, this country does not exist at all.
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國家根本不存在。

Give your life to the country,
為國家獻出你的生命,
Which is dying in a cold sleep.
她快在一場冰冷的沉睡中死去。
Give your life to your land,
為你的土地獻出你的生命,
Bridges were sleeping and the earth was lightened.
橋梁都睡了,大地被照亮。

這部波蘭公司拍攝的電影敘述白俄羅斯的政治,算是一個小品革命故事。劇情揉合部分事實與部份的誇飾,故事架構主要取材自一位真實的白俄羅斯年輕政治人物Franak Viacorka 被迫從軍,在軍中夾帶手機上網,透過部落格寫作軍中愛國洗腦教育的見聞,因而引起的風波。有關選舉舞弊的劇情則是影射2010 年總統大選作票事件,Lukashenko 以將近80%的得票率第四次連任,而其他幾位總統候選人以及集結抗議人士,在首都明斯克遭到軍隊毆打與逮捕。後續數個月仍持續有和平抗議事件,透過網路組織與發生。

以政治電影來說,這部電影其實沒有特別優秀。甚至其中描寫各種高壓統治與操縱群眾暴力的手法,也缺乏新意。又或許,因為這些手段仍然一如上個世紀一樣有效,所以掌權者也並沒有什麼需要進步的動力。充其量就是越來越注重公共形象包裝與媒體操作而已。但是因為時代背景是現代,所以仍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如劇中設定的男主角是一個搖滾歌手,他以諷刺歌詞的創作感染歌迷,過程中原本對於政治並不特別熱中的人,包括男主角自己,慢慢地匯入成為了公民革命的力量。除此之外,透過網路散布資訊與集結力量的作法,近例如茉莉花革命,顯然說明網路成為現代促進民主化過程的重要新媒介,這樣的趨勢也被記錄在電影裡。

看完網路介紹提及主角藍本Franak Viacorka,去稍微查了一下這個人,想必是個令白俄羅斯當權頭痛的人吧。除了又年輕又帥氣以外,據說他是個公共關係與媒體行銷的專家。雖然我不瞭解白俄羅斯的政治,但這樣的角色隱隱令人嗅到一絲危險的氣息。就像是台灣當年仍處於一黨專制時期時,偶爾有一些黨外人士,用個人魅力吸引到群眾注意力與支持,在某個階段對於民主的進步做出貢獻。但是當台灣政黨解禁,甚至政黨輪替之後,有多少位能夠維持思考與發言的水準與高度,而不被個人利益考量腐化呢? 或是一度也是政治明星的普丁,始終不下台一事引起越來越多的爭議,令人感覺到,個人領袖魅力固然重要,但是強調政治人物的個人魅力,則後續發生不妙的事,機率似乎很高啊。這或許是自我感覺良好與獨裁獨斷傾向呈高度正相關的合理發展吧。

當然最後還是回到,穩扎穩打地促進公民獨立思考以及社會風氣的轉變,比起期待明星領袖帶來重大突破,要來得可靠。然而這麼好的事,當然很難發生。於是我們可以看看這樣的電影,想像與療傷一下。像歌詞裡所描述的"為你的土地獻出你的生命",那樣煽動熱情的說法,當然又有陷入極端的危險...... 真實世界就是這麼複雜又麻煩。


延伸閱讀:
一則本片英文介紹 Belarus: Feature film about repression and censorship
Franak Viacorka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anak_Viacorka
白俄羅斯的政治 http://en.wikipedia.org/wiki/Belarus#Political_culture
原文歌詞:
Краіны няма [ŻYWIE BIEŁARUŚ]

Для генерала краіна — вайна.
Для нефармала краіна — чума.
Для радыкала краіна — турма.
Але для большасці краіны няма.

Для панславіста краіна — адна.
Для сатаніста краіна — труна.
Для гітарыста краіна — струна.
Але для большасці краіны няма.

Вярні жыццё сваёй краіне,
Яна ў сне халодным гіне!
Вярні жыццё сваёй зямлі,
Яе сівыя снягі замялі.

Для нелегала краіна — зіма.
Для адмірала краіна — карма.
Для выкідалы краіна — карчма.
Але для большасці краіны няма.

Вярні жыццё сваёй краіне,
Яна ў сне халодным гіне!
Вярні жыццё сваёй зямлі,
Яе сівыя снягі замялі.

Вярні жыццё сваёй краіне,
Яна ў сне халодным гіне!
Вярні жыццё сваёй зямлі,
Масты спалі і зямлю асвятлі.



read more...

February 20, 2013

公民參與

1. 政治與媒體現況,公民的責任比例有多高?
到底是媒體餵養出閱聽大眾的壞品味,還是閱聽大眾的壞品味製造出這樣的市場環境,使得媒體必須迎合這壞品味才能夠套利? (如果媒體有求生壓力,尚能夠以此藉口開脫。最可怕的是不想賺錢/不需要賺錢的媒體。)

到底是政治人物餵養出選民的壞品味,還是選民的壞品味製造出這樣的選舉環境,使得政治人物必須迎合這壞品味才能夠掌權? (如果政治人物有求生壓力,尚能夠以此藉口開脫。最可怕的是不再有選舉考量,不在意支持度的政權。)

如果我們永遠允許他者擔負責任,允許自己不作為,等待世界變得更好,自外於「壞品味的人」圈,只是一種無所本的傲慢而已、也就是允許自己受到命運與環境的安排還沾沾自喜而已。我會認為「我的所有作為與無作為,也貢獻餵養了壞品味」,甚至要時時自認「我也是壞品味的人」。

2. 都是爛蘋果,政治冷漠是一種個人選擇?
兩種政治冷漠的層級:一個選民掌握了資訊以後,選擇以不參與投票或投廢票來表達己見,這樣的做法與一開始就與所有資訊絕緣,想來是有差別的。但是我無法想像任何一個正當的政治勢力,會運用它的影響力,鼓勵選民不要參與投票。「都是爛蘋果」的說法,自我排除了任何自身可以改變現況的機會,允許自己避免困難的抉擇,而維持自己的潔癖與「高度」──只要你曾有一瞬間覺得這敘述指的可能是你,不妨再考慮一次。選戰中容易受歡迎的是討論收益與直接受惠的群體,成本與代價一次又一次被鬼隱──別以為你放棄投票就不須納稅,不須一同負擔這些承諾。你以為維持了自己的清潔,實則坐視默許了有目的者的所有行為。所以兩種政治冷漠的層級,在效果上是一樣的──沒有產生任何效果。

政治冷漠當然是一種個人選擇,但是我並無法苛責政治狂熱者的強烈勸說。因為政治信念與宗教信念不同。宣揚宗教信念的人,出發點是「拯救你」,目的是要你加入團體;宣揚政治信念的人,出發點則是「需要你一起來拯救我們」,因為你已經身在同一群體中。選擇作為一個無神論者的你,並不會在脆弱情感以外傷害到宗教團體。選擇作為政治冷漠的公民的你,卻同樣地承擔這國家的共同命運。

3. 找出差異很容易,尋求共識困難得多。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所以政治作為眾人之事如此複雜困難。可以想像一個熱切的極端團體,意見強烈且有組織,所以相較於一般大眾零散的意見來說,他們有更強烈的動機,也有更好的機會實際影響政治團體。例如財團或宗教團體,因為有廣大的人脈與財力,所以可以對候選人或政黨的意見施壓。

最直接能夠左右政治/政策的,就是政黨團體。而最終這些他們受到的影響,需要通過選舉的考驗。政治人物們有哪些可能的工具,促使輿論支持他們? 政黨可以怎麼做與正在怎麼做,我們來設想與觀察看看,而不只停留在指責其失職的幼稚心態。

(A)為了取得多數,各種極端意見必須妥協弱化,維持對於整體的利大於弊,以爭取更廣大的支持──這是理想中的發展途徑。
(B)當權者選擇包裝美化這些政見,強調優點隱藏缺點以騙取支持,讓將受到負面影響的人民被矇蔽,讓事情得以順利推行──這是次一等的發展途徑。
爭取支持還有另一種途徑,就是(C)完全忽略前述所有問題,淡化議題與意見這些理性面之爭,訴諸選民感覺與印象的情感面決策機制。美化政見遠不如美化政治人物個人形象見效,還順帶扼殺了真理越辯越明、極端意見相互平衡牽制的機會。(So be careful when someone is imaged as "a good guy". That usually implies he's not "the right guy".) 美化形象之中也涵蓋非常重要,而且比較難以論定優劣的做法,如媒體曝光與選民服務。這同樣是訴諸選民的情感面,建立親切感與熟悉感。如果訴諸情感面的做法,還包括了以恐懼威脅,如資方以工作安全相逼、或政黨互控對手危及人民存亡安全等,對我個人而言,是踩在即將喪失民主精神的那條線上了,不可不慎。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以上都有很好的收效,所以仍被慣常使用。

4. 策略性/階段性的結盟,幕後操作與公關形象。

既然可以想像出並觀察到以上的各種做法,下一步可以探索自己的界線。我想多數人會同意,目前台灣的狀態不甚美妙。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改變現況。我們需要集結力量,而不是又找到一個新角落繼續自命清高。需要感染身邊的人關心。下一步,再好的理想,無法透過現有體制,進入權力圈發生影響力,就是枉然。
這個社會喜歡「微小但(情感上非常)確定的正義」遠勝「重要但複雜的正義」。
在現在,別提起身反抗,就算是僅僅讓公民意識甦醒,知道哪些事情可以爭取、哪些言論可以懷疑,都必須先學會不敬。
「因為對的理由做對的事」──當然很好,很遺憾我們並不是活在完美的理想世界裡。「因為錯的理由做錯的事」──當然不該發生,所以也不是尋思的重點。這個世界上的黑與白一直很少,向來就是深深淺淺的灰,沒有上帝之眼或是絕對真理告訴我們最終答案。(If anyone would like to provide you with an answer, be very incredulous.) 所以如果有這麼一刻,我們手上剩下的是:
「因為對的理由做錯的事」V.S.「因為錯的理由做對的事」
該怎麼辦呢?
如果代換為價值更中立的敘述:
「因為我認同的理由做我不認同的事」V.S.「因為我不認同的理由做我認同的事」
又該怎麼辦呢?

這個選擇的必然出現,對我個人來說,是思索民主與實際改變現況等問題的一個里程碑。為此文誌。

寫完這篇筆記,我想想,或許現在正是這討論發生的最好時機吧。一旦接近選舉,大家就會體溫上升,開始覺得此文是為了特定政治團體遊說了。但事實上這篇筆記,正如我大部分的筆記,只是一次個人體驗與探索的紀錄罷了。

推薦延伸閱讀:
「學生好乖,部長來給你們檢查身體」
為自己而戰—淺談七年級生的政治冷感症
兩種慈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