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ciple?
1.沒有界線.不能獨立
2.不走極端.也不選邊站
3.始終 立足的點
接觸得太少了......
不知道該怎麼辦......
刺激少了
輸入少了
來來回回反反覆覆始終看到這幾點
但是 又話說
還沒做到
看到再多次又有什麼用呢?
請堅強
請加油
read more...
November 01, 2001
October 27, 2001
June 27, 2001
短篇
很多事
我一直覺得自己想很多
很多人也一直這麼說
O更是勸過我八百次, 不要想那麼多
我往往狗咬呂洞賓地回答: 沒辦法
嗯~~~
沉了下來
硫酸銅的沉澱實驗
一直記得
小學時
瓶子裡的淡藍色
慢慢地.慢慢地
析出結晶
沉澱
所以是個特別的字
很簡單
生活還是一樣墮落無目標
但是好像還是有種清爽逐日浮現
這種生活沒有改變之下的清爽分外有趣
很多事
比想像中簡單
很多事
甚至想都不想
很多事
會沒事的
read more...
我一直覺得自己想很多
很多人也一直這麼說
O更是勸過我八百次, 不要想那麼多
我往往狗咬呂洞賓地回答: 沒辦法
嗯~~~
沉了下來
硫酸銅的沉澱實驗
一直記得
小學時
瓶子裡的淡藍色
慢慢地.慢慢地
析出結晶
沉澱
所以是個特別的字
很簡單
生活還是一樣墮落無目標
但是好像還是有種清爽逐日浮現
這種生活沒有改變之下的清爽分外有趣
很多事
比想像中簡單
很多事
甚至想都不想
很多事
會沒事的
read more...
Posted by
wei
at
1:08 PM
0
comments
Labels: life
June 19, 2001
短篇
幻滅
我誰也不是
我很糟
我眼中的其他人也糟
但是其實 很傳奇的那種人物們
我又嫌他們很"夢幻"
距離太遙遠
怎麼樣的人生是人生呢?
說過的
只要你做了 就是了
真實與虛偽的界限如此
真實與夢想的界限也是如此
所以
前者將我導向的
是很多很多.更多更多的疑惑
後者卻可以將我導向敢於作夢的人生
是好還是壞呢?
不知道
成敗論是非?
成敗論對錯?
我們不得不承認 這世界 有時是這樣的
我要我的路是對的
就要為它付出代價
(但是 我卻一直這麼地懶惰......)
在我還未腐敗之前
read more...
我誰也不是
我很糟
我眼中的其他人也糟
但是其實 很傳奇的那種人物們
我又嫌他們很"夢幻"
距離太遙遠
怎麼樣的人生是人生呢?
說過的
只要你做了 就是了
真實與虛偽的界限如此
真實與夢想的界限也是如此
所以
前者將我導向的
是很多很多.更多更多的疑惑
後者卻可以將我導向敢於作夢的人生
是好還是壞呢?
不知道
成敗論是非?
成敗論對錯?
我們不得不承認 這世界 有時是這樣的
我要我的路是對的
就要為它付出代價
(但是 我卻一直這麼地懶惰......)
在我還未腐敗之前
read more...
Posted by
wei
at
1:06 PM
0
comments
Labels: life
March 25, 2001
December 25, 2000
February 28, 1999
苦悶人生──麥田捕手讀後感
六呎高,灰髮,一個十六歲的孩子──荷頓‧加菲爾得──沙靈傑筆下,躍然紙上的真實人物。討厭虛偽的人們和好萊塢,疼愛懂事的小妹,念念不忘死去的弟弟和以往比鄰而居的的女孩。一切故事,由他被退學前夕,辭別歷史老師開始。沙靈傑不事架構,瑣碎般地記敘小事,塑造出一個並不英雄式的少年,一個無奈的小人物,一個厭煩這世界的赤子。
荷頓是一個和平懦弱的人,但是很囉唆,很不滿於現實。他最大的願望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裝聾作啞,逃離人們;他總是思考人們認為「不重要」的事,做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只因,他有太多的情感,使得他幾乎是不適存於這世界的。
當他去辭別第二個老師,安多里先生,安多里對荷頓說了一番話,最足以詮釋他的人格「你處在一種很特別的墮落,這種墮落,是專門存在的。......你向這世界要求一種東西,而那是你的環境所不能給你、或你認為環境不可能給你的。所以你放棄,甚至還沒開始尋找之前便放棄了。」書中就這一段而言,並沒有描述荷頓的真心傾聽,但,卻是全書中唯一一段,有人曾和荷頓說了這麼多;唯一一段,有人關心荷頓想了什麼。安多里先生抄了一段詩人維倫‧斯科特的詩:「一個幼稚的人,為了一個原則高貴地死去;一個成熟的人,卻為了一個原則,謙卑地活著。」
這對我的觸動十分地深。因為我一直是一個並不快樂的生存者。麥田捕手並非積極、樂觀的書,但是它所傳達的種種苦悶情感雖無處宣洩,卻並不抑鬱、灰色。少年的心事,難免愁緒紛紛,然而最後,荷頓卻由計劃遠離人群轉而留下。場景中,說服他的人──他的小妹──坐在旋轉木馬上,開心地向他招手,雨下著,淋得他滿身狼狽。這樣一幕,像是心中的什麼情感覺醒,像是暗示時光和空間的荏苒流逝,像是沒有悲喜的一種狀態。
由懵懂而成長,由年少而自立。昔日滿腔熱血,或眼高手低,或不諳現實。處於這青黃相接,失望尷尬的情況,十多歲的大孩子,同時也是小大人,常很難調適,而感到落寞、煎熬。麥田捕手,沒有起點,沒有終點,所敘不過是聖誕前夕,十天左右的事。然而細細咀嚼,和荷頓一樣的疑惑,歷歷在目;和荷頓一樣的心情,點滴心頭。就像小說結束之後,荷頓繼續他的人生,而讀者,繼續讀者的。荷頓仍和開頭時一樣不滿,一樣囉嗦,而讀者也依舊生活──唯一不同的是,那微妙難察的差異:我們,為了一個原則而謙卑地活著;我們,不在尋找前放棄。
read more...
荷頓是一個和平懦弱的人,但是很囉唆,很不滿於現實。他最大的願望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裝聾作啞,逃離人們;他總是思考人們認為「不重要」的事,做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只因,他有太多的情感,使得他幾乎是不適存於這世界的。
當他去辭別第二個老師,安多里先生,安多里對荷頓說了一番話,最足以詮釋他的人格「你處在一種很特別的墮落,這種墮落,是專門存在的。......你向這世界要求一種東西,而那是你的環境所不能給你、或你認為環境不可能給你的。所以你放棄,甚至還沒開始尋找之前便放棄了。」書中就這一段而言,並沒有描述荷頓的真心傾聽,但,卻是全書中唯一一段,有人曾和荷頓說了這麼多;唯一一段,有人關心荷頓想了什麼。安多里先生抄了一段詩人維倫‧斯科特的詩:「一個幼稚的人,為了一個原則高貴地死去;一個成熟的人,卻為了一個原則,謙卑地活著。」
這對我的觸動十分地深。因為我一直是一個並不快樂的生存者。麥田捕手並非積極、樂觀的書,但是它所傳達的種種苦悶情感雖無處宣洩,卻並不抑鬱、灰色。少年的心事,難免愁緒紛紛,然而最後,荷頓卻由計劃遠離人群轉而留下。場景中,說服他的人──他的小妹──坐在旋轉木馬上,開心地向他招手,雨下著,淋得他滿身狼狽。這樣一幕,像是心中的什麼情感覺醒,像是暗示時光和空間的荏苒流逝,像是沒有悲喜的一種狀態。
由懵懂而成長,由年少而自立。昔日滿腔熱血,或眼高手低,或不諳現實。處於這青黃相接,失望尷尬的情況,十多歲的大孩子,同時也是小大人,常很難調適,而感到落寞、煎熬。麥田捕手,沒有起點,沒有終點,所敘不過是聖誕前夕,十天左右的事。然而細細咀嚼,和荷頓一樣的疑惑,歷歷在目;和荷頓一樣的心情,點滴心頭。就像小說結束之後,荷頓繼續他的人生,而讀者,繼續讀者的。荷頓仍和開頭時一樣不滿,一樣囉嗦,而讀者也依舊生活──唯一不同的是,那微妙難察的差異:我們,為了一個原則而謙卑地活著;我們,不在尋找前放棄。
read more...
Posted by
wei
at
8:17 AM
0
comments
February 28, 1997
冷眼熱心看政治--劉鶚與老殘
自國中時代讀大明湖、黃河結冰記,高中國文第一冊讀明湖居聽書,一直,課文編者選的是老殘遊記中最具描寫功夫的部分。所以國中時雖被告知它是一本「譴責小說」,卻一直不明究理;及至高中後,老師進一步提到老殘一書所記係玉賢、剛弼二吏的惡行,令我略略疑惑:就教科書中我們所讀的三篇節選,不僅沒有提到什麼酷吏,甚至沒有政治的影子!
此書的內頁有一小段關於內容的介紹,直截地指出:老殘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不在於作者的思想,而在於作者描寫風景人物的能力。其實國立編譯館在節錄黃河結冰記時,捨棄了老殘感嘆國是衰廢的一段,也可見本書的思想內涵有多麼受忽視。這對於原意在於抒發政治懷抱的作者而言,實在是始料未及的吧。
老師在課堂上曾經提到何以其思想不能得到重視,實在是其來有自的。劉鶚雖不滿酷吏加害良民、朝廷不願意接受世界的科學潮流,但又不欲支持革命,也未提出其他出路,實在使他對於當時政治的不滿,顯得有點矛盾又略缺建設性。理論上作者本人意是個博學多聞的人,而這種頗有微詞卻又苟安現況的市井小民心態,出自如此一位人物,自是令人失望了。
當我讀畢老殘遊記時,卻又有了另一種感覺。因為劉鶚所生存的時代是清末動亂不止的數十年,戰爭連年,政府對外盡喪主權,卻又由於民族自大而仍舊閉關自守,對內由於民亂四起而民不聊生,尚有一個朝代累積數百年的積弊作祟。如此環境下,方初步萌生的革命意念雖欲有大作為,也難在一時間見效。何況劉鶚於書中所指,那藉革命之名毀一切宗法束縛,而敗壞風俗的不良份子,其實才是他之所以排斥革命黨的原因。如此看來,劉鶚僅盼政府接受外來刺激而有所改變,卻不期待革命人士成功,也就不那麼令人不解了。
除卻對政治的全盤觀感,老殘遊記亦提到一個頗違悖常人觀點的想法:他認為貪官汙吏自因於心有愧而不敢猖獗太甚,自命清高的清官卻自許有所作為而辦案過苛,太過剛愎自用而冤死無數。除卻書中所詳述的數樁冤案,有一段正面論述假老殘之口論得最是清楚。他道:「只要過於要做官,且急於做大官,所以傷天害理地做到這樣,而且政聲又如此其好,怕不數年之間,就要方面兼圻的嗎?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殘;宰天下,則天下死。」又說:「天下大事壞於奸臣者十之三四,壞於不通世事之君子者,倒有十之六七也。」而劉鶚必不是無端發此議論的。
在序文中作者自云,作此書乃源自其身世之感情、家國之感情、社會之感情、種教之感情;在作品之中那微細瑣碎卻令人長嗟的描寫,也確實讓人相信若不是真有其事,實難捏造作假。那店裡的掌櫃如何在風聞老殘甚為撫署所禮遇後招呼數句,老殘推搪了一會兒,掌櫃的即笑道:「你老放心,我不問你借錢。」自側面寫了凡與官家有牽連者就有財勢;又,當時的人們都是說大話的,謙遜數語的人是有,但都是為著避人借錢的。還有幾句寫那路上官轎不閃人的,碰倒了人,百姓也就嘴裡咕嚕一陣,不敢怎麼。又寫一些場子園子即使人已擠滿,都空著幾張桌貼著什麼撫院訂、道署訂的條子曲折寫官家的特權,卻不花甚多篇幅,一筆帶過反顯立場中立,和此一狀況之多見,十分高明。
在現實生活中,劉鶚雖頗有一點政治抱負,卻一直不算獲得重用;書中的主人翁老殘對於政局有諸多感慨,亦能有機會為冤案平反,於不能力挽狂瀾的大局中,對小局做出彌補,實在可說是劉鶚在筆墨天地中投射自己,而獲得一種略帶嘲諷的自我滿足的方式。
以客觀的敘述代替直接的抒發,卻又以富含情感的悲泣為原旨。劉鶚在老殘「遊記」這樣一本書中,以一雙冷眼一顆熱心看待政治,充滿一個朝代將亡時,士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read more...
此書的內頁有一小段關於內容的介紹,直截地指出:老殘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不在於作者的思想,而在於作者描寫風景人物的能力。其實國立編譯館在節錄黃河結冰記時,捨棄了老殘感嘆國是衰廢的一段,也可見本書的思想內涵有多麼受忽視。這對於原意在於抒發政治懷抱的作者而言,實在是始料未及的吧。
老師在課堂上曾經提到何以其思想不能得到重視,實在是其來有自的。劉鶚雖不滿酷吏加害良民、朝廷不願意接受世界的科學潮流,但又不欲支持革命,也未提出其他出路,實在使他對於當時政治的不滿,顯得有點矛盾又略缺建設性。理論上作者本人意是個博學多聞的人,而這種頗有微詞卻又苟安現況的市井小民心態,出自如此一位人物,自是令人失望了。
當我讀畢老殘遊記時,卻又有了另一種感覺。因為劉鶚所生存的時代是清末動亂不止的數十年,戰爭連年,政府對外盡喪主權,卻又由於民族自大而仍舊閉關自守,對內由於民亂四起而民不聊生,尚有一個朝代累積數百年的積弊作祟。如此環境下,方初步萌生的革命意念雖欲有大作為,也難在一時間見效。何況劉鶚於書中所指,那藉革命之名毀一切宗法束縛,而敗壞風俗的不良份子,其實才是他之所以排斥革命黨的原因。如此看來,劉鶚僅盼政府接受外來刺激而有所改變,卻不期待革命人士成功,也就不那麼令人不解了。
除卻對政治的全盤觀感,老殘遊記亦提到一個頗違悖常人觀點的想法:他認為貪官汙吏自因於心有愧而不敢猖獗太甚,自命清高的清官卻自許有所作為而辦案過苛,太過剛愎自用而冤死無數。除卻書中所詳述的數樁冤案,有一段正面論述假老殘之口論得最是清楚。他道:「只要過於要做官,且急於做大官,所以傷天害理地做到這樣,而且政聲又如此其好,怕不數年之間,就要方面兼圻的嗎?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殘;宰天下,則天下死。」又說:「天下大事壞於奸臣者十之三四,壞於不通世事之君子者,倒有十之六七也。」而劉鶚必不是無端發此議論的。
在序文中作者自云,作此書乃源自其身世之感情、家國之感情、社會之感情、種教之感情;在作品之中那微細瑣碎卻令人長嗟的描寫,也確實讓人相信若不是真有其事,實難捏造作假。那店裡的掌櫃如何在風聞老殘甚為撫署所禮遇後招呼數句,老殘推搪了一會兒,掌櫃的即笑道:「你老放心,我不問你借錢。」自側面寫了凡與官家有牽連者就有財勢;又,當時的人們都是說大話的,謙遜數語的人是有,但都是為著避人借錢的。還有幾句寫那路上官轎不閃人的,碰倒了人,百姓也就嘴裡咕嚕一陣,不敢怎麼。又寫一些場子園子即使人已擠滿,都空著幾張桌貼著什麼撫院訂、道署訂的條子曲折寫官家的特權,卻不花甚多篇幅,一筆帶過反顯立場中立,和此一狀況之多見,十分高明。
在現實生活中,劉鶚雖頗有一點政治抱負,卻一直不算獲得重用;書中的主人翁老殘對於政局有諸多感慨,亦能有機會為冤案平反,於不能力挽狂瀾的大局中,對小局做出彌補,實在可說是劉鶚在筆墨天地中投射自己,而獲得一種略帶嘲諷的自我滿足的方式。
以客觀的敘述代替直接的抒發,卻又以富含情感的悲泣為原旨。劉鶚在老殘「遊記」這樣一本書中,以一雙冷眼一顆熱心看待政治,充滿一個朝代將亡時,士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
read more...
Posted by
wei
at
6:32 AM
0
comments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