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5, 2002

短篇

歸結
應該是
機械觀的世界是行不通的......
人.信仰
神聖是不可以被盲目的啟蒙運動褻瀆的......
至於情感與人性.熱血

我還在找

read more...

February 21, 2002

短篇

餘光
可以看見
但是一旦轉移視線
卻正好落在盲點

read more...

January 17, 2002

短篇

蠻孤單的
有時候覺得
跟誰的距離
都愈來愈遠

上希臘哲學的時候
亞里斯多德說
philia
限於時間.精力.嗜好
朋友
(virtue type的那種)
不應太多

我笑了笑
覺得我對不起我的朋友
(if there's any that would agree me to call them so...)
曾經找不到堅持
然後 找到了
事實唯真

然而時間過去
它給我的教訓

所謂片戀
有心栽花花不成 無心插柳柳成蔭
是這樣說的嗎?

磨日子
我不過是在把日子過過去而已
我以為
但是 事實並非如此

握住你的手
你將抓不到任何
攤開你的手
everything flowing by
但是 空的嗎?
似乎不是的
是漲滿的--
漲得帶點淡淡哀傷

道不同 不相為謀
走在同一道上
卻還是無法同謀
不是更讓人不解嗎?

一個偶然的機會
我看見自己

期待

所以逃避
所以並非是無心柳的問題
而是 用了心
就怕
所以
所以

每個人都說孤單
是不是事實
根本是we should all give up all ideas about it
是的
或許是的

can you tell me?
no, you can't. 'cause you don't know.
can you tell me?
you say you can but you don't know.
you say you can but you don't know.
Hanson 唱的歌
好可愛的預言

不代表放棄
不代表是你
代表哀悼
代表 荷頓 你放棄了嗎?
我要是你 會接受安多里先生的
管他同性戀還是有婦之夫
at least, he got it.

無法理解的
懸浮在空氣之中
安定
沒有理由

read more...

November 01, 2001

短篇

principle?

1.沒有界線.不能獨立
2.不走極端.也不選邊站
3.始終 立足的點

接觸得太少了......
不知道該怎麼辦......
刺激少了
輸入少了
來來回回反反覆覆始終看到這幾點

但是 又話說
還沒做到
看到再多次又有什麼用呢?
請堅強
請加油

read more...

October 27, 2001

短篇

這是解套

對你所不能掌握的一切 接受
對與你不同的世界 always open

我欣賞這般胸襟

read more...

June 27, 2001

短篇

很多事
我一直覺得自己想很多
很多人也一直這麼說
O更是勸過我八百次, 不要想那麼多
我往往狗咬呂洞賓地回答: 沒辦法
嗯~~~

沉了下來

硫酸銅的沉澱實驗
一直記得
小學時
瓶子裡的淡藍色
慢慢地.慢慢地
析出結晶

沉澱
所以是個特別的字

很簡單
生活還是一樣墮落無目標
但是好像還是有種清爽逐日浮現
這種生活沒有改變之下的清爽分外有趣

很多事
比想像中簡單
很多事
甚至想都不想
很多事
會沒事的

read more...

June 19, 2001

短篇

幻滅
我誰也不是
我很糟
我眼中的其他人也糟
但是其實 很傳奇的那種人物們
我又嫌他們很"夢幻"
距離太遙遠

怎麼樣的人生是人生呢?
說過的
只要你做了 就是了
真實與虛偽的界限如此
真實與夢想的界限也是如此
所以
前者將我導向的
是很多很多.更多更多的疑惑
後者卻可以將我導向敢於作夢的人生

是好還是壞呢?
不知道
成敗論是非?
成敗論對錯?
我們不得不承認 這世界 有時是這樣的
我要我的路是對的
就要為它付出代價
(但是 我卻一直這麼地懶惰......)

在我還未腐敗之前

read more...

March 25, 2001

短篇

發生吧.......為什麼還不?
不要再期待縹緲的事發生了......
只要好好掌握你所能的

read more...

December 25, 2000

短篇

當一個人不相信這世上沒有理由的事
是不是就糟蹋了所有無形的價值?
不相信沒有理由的幫助
不相信沒有理由的疼愛
於是
時常地對著最親愛的人說謝謝
而超乎惦記著對方善意的限度


read more...

February 28, 1999

苦悶人生──麥田捕手讀後感

六呎高,灰髮,一個十六歲的孩子──荷頓‧加菲爾得──沙靈傑筆下,躍然紙上的真實人物。討厭虛偽的人們和好萊塢,疼愛懂事的小妹,念念不忘死去的弟弟和以往比鄰而居的的女孩。一切故事,由他被退學前夕,辭別歷史老師開始。沙靈傑不事架構,瑣碎般地記敘小事,塑造出一個並不英雄式的少年,一個無奈的小人物,一個厭煩這世界的赤子。

荷頓是一個和平懦弱的人,但是很囉唆,很不滿於現實。他最大的願望是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裝聾作啞,逃離人們;他總是思考人們認為「不重要」的事,做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只因,他有太多的情感,使得他幾乎是不適存於這世界的。

當他去辭別第二個老師,安多里先生,安多里對荷頓說了一番話,最足以詮釋他的人格「你處在一種很特別的墮落,這種墮落,是專門存在的。......你向這世界要求一種東西,而那是你的環境所不能給你、或你認為環境不可能給你的。所以你放棄,甚至還沒開始尋找之前便放棄了。」書中就這一段而言,並沒有描述荷頓的真心傾聽,但,卻是全書中唯一一段,有人曾和荷頓說了這麼多;唯一一段,有人關心荷頓想了什麼。安多里先生抄了一段詩人維倫‧斯科特的詩:「一個幼稚的人,為了一個原則高貴地死去;一個成熟的人,卻為了一個原則,謙卑地活著。」

這對我的觸動十分地深。因為我一直是一個並不快樂的生存者。麥田捕手並非積極、樂觀的書,但是它所傳達的種種苦悶情感雖無處宣洩,卻並不抑鬱、灰色。少年的心事,難免愁緒紛紛,然而最後,荷頓卻由計劃遠離人群轉而留下。場景中,說服他的人──他的小妹──坐在旋轉木馬上,開心地向他招手,雨下著,淋得他滿身狼狽。這樣一幕,像是心中的什麼情感覺醒,像是暗示時光和空間的荏苒流逝,像是沒有悲喜的一種狀態。

由懵懂而成長,由年少而自立。昔日滿腔熱血,或眼高手低,或不諳現實。處於這青黃相接,失望尷尬的情況,十多歲的大孩子,同時也是小大人,常很難調適,而感到落寞、煎熬。麥田捕手,沒有起點,沒有終點,所敘不過是聖誕前夕,十天左右的事。然而細細咀嚼,和荷頓一樣的疑惑,歷歷在目;和荷頓一樣的心情,點滴心頭。就像小說結束之後,荷頓繼續他的人生,而讀者,繼續讀者的。荷頓仍和開頭時一樣不滿,一樣囉嗦,而讀者也依舊生活──唯一不同的是,那微妙難察的差異:我們,為了一個原則而謙卑地活著;我們,不在尋找前放棄。


read more...